近年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。在喜人的成绩背后,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: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度依赖车壳,核心技术研发滞后,产业升级面临困境。

一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

新能源汽车产业之痛,得车壳而失核心,产业升级亟待破局 车身配件

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09年起步,经过近十年的发展,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目前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,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。

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。其中,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过度依赖车壳,核心技术研发滞后。

二、过度依赖车壳的原因

1. 技术积累不足

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包括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,这些技术对研发实力要求较高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,技术积累相对不足,导致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。

2. 政策引导偏差

近年来,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,但这些政策过于偏向于补贴、税收优惠等,导致企业将精力过多集中在车壳等易于补贴的环节,而忽视了核心技术的研发。

3. 产业链协同不足
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众多环节,包括上游的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核心零部件,以及下游的整车制造、销售服务等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不足,导致企业间技术、信息等资源共享困难,进而影响核心技术研发。

三、产业升级亟待破局

1. 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

企业应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,提高自身技术实力。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

2. 优化政策引导

政府应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,将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逐步转向对核心技术的支持,引导企业将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上。

3. 加强产业链协同

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产业链协同,推动技术、信息等资源共享,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。

4. 培养人才队伍

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。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,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。

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研发滞后、过度依赖车壳等问题。要想实现产业升级,必须破局而出,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,优化政策引导,加强产业链协同,培养人才队伍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。

引用权威资料:

根据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8年销量达到125.7万辆,同比增长61.7%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,尤其是在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核心零部件领域。